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资助
查看: 67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讨论楼】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复制链接]

3

主题

7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01: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Tianlu 于 2017-11-10 01:10 编辑

来葡已经四个月余,空闲时间虽多,认认真真读书的时间却少,最近读了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觉得很受用。这本书是诗人里尔克和一个年轻人的书信往来集,有没有想看这本书、看过这本书的同济伙伴想一起讨论下?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下文为我的一点随想,权当抛砖引玉。


《给青年诗人的信》 里尔克
先给一个对这本书的简短评价:字字珠玑。这本书的金句比例如此之高,导致我的书已经画满了线。《给青年诗人的信》适合仔细读、反复读、遇到迷惑了,心情反复了,再拿出来,像读经文一样再仔仔细细地读。

豆瓣上一个高票答案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比诗歌更像诗歌。我倒觉得这本书与其说是像“诗”,更像是“歌”。因为它比诗歌更具体,比小说更模糊,立意高远,语言优美有韵致,随便截取一段,就可以传唱,既是唱给书信那一段收信人的,又是唱给所有听众的。诗的种子落地,生了根长出了树苗,这是歌,就像这本教诗人写诗的书。

因为这本书是私人书信的合集,作者在写作之初并没有想到会印刷出版,所以行为时候并没有太多克制和技巧性的处理。作者把注意力放在了“表达”本身,因此全文极为流畅,作为读者读起来也觉得畅快淋漓。

我并没有读过里尔克的其他作品,以上都是感性的认识。

第一封信 From巴黎(法国)
“我该向你说什么呢?
  我觉得一切都本其自然
第一封信,讲了一个“定位”问题——摆正自己与诗歌的关系。师傅领进门,告诉徒弟,首先是要正心诚意,其他的纷纷扰扰的功利心,可以留在门外了。

“你在信里问我你的诗好不好。你问我。……你向外看,是你现在最不应该做的事。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你的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
接下来,里尔克给出了“正心诚意”的方法论,拷问自己,让自己理清自己和诗歌(写作)的关系。这个部分是通过反证法来达成的,我必须写作吗?如果不写作我会死亡吗?如果失去写作我会像行尸走肉一般生活,没有文字表达我的生命失去光泽,那么好的,我们这个时候已经让写作的动机纯粹了——任何其他的名利纷扰细碎的虚荣心和生命本身的重量相比都不值得一提。摆正了“我”和“写作”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和诗歌建立了非常强韧的联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创作。

在阅读里尔克的第一封信,我的脑子里反复回想《大学》里的一段话: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前后,则近道矣。
这段话是小学时候在母亲大人的糖衣诱惑下死记硬背记下来的。但是在读里尔克教导青年诗人写诗要从自己出发,从写作欲望本身出发的时候,《大学》的这段话也一时明朗了起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道理非常简单,背道而行犯低级错误,也是很简单。


第二封信 From比萨(意大利)
“你的每一封信都永远使我欢喜
但是你要宽恕我的回答
因为它可能对你没什么帮助
因为在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
我们是无名地孤单

第二封信也是非常干净利落,直奔主题,手起刀落,斩断了青年人想要找到救命稻草为自己答疑解惑的懒惰心。里尔克的答案非常优美而具有说服力,我通俗地理解成“别想从我这里找到现成的答案,我知道答案,也有心帮你,但是讲给你你也听不懂。”
现在孤独中摸爬滚打,答案在过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01:05: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ianlu 于 2017-11-10 01:10 编辑

原来发帖是有字数限制的,评论区接着盖楼:

第三封信 From比萨(意大利)
第三封信是承接着第二封信而来的。里尔克无法给出青年人人生困惑的具体答案,但是给了他战胜困惑的指引:耐心,和解放的勇气。

首先是耐心。让审美判断力在静默中自然生发,豁然开朗的时刻必然会来到。
“顺便我劝你少读审美批评的文字
它们多半是一偏之见,
已经干枯在没有生命的硬化中,毫无意义
……艺术品都是源于无穷的寂寞……
只有爱能理解它们”

“让你的判断力静静地发展,
发展和每个进步一样,
是深深地从内心出来,
既不能强迫,也不能催促。
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
……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
这才是艺术地生活”
用耐心来缓解痛苦,等待生活的启示,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过的关于处理人生困惑最温情脉脉最切实可行的答案。
同时,这一封信中里尔克以评价理洽特·德美尔(一位诗人)的作品为例,谈到解放思想限制的问题。里尔克认为理洽特“情欲地生活,情欲地创作”尤其可取之处,但还是过于狭隘。
“因为他只是作为男人去爱,不是作为人去爱,所以在他的性的感觉中有一些狭隘、粗糙、仇恨、无常,没有永久的成分存在,减低艺术的价值,使艺术支离晦涩。”
女性何尝不是这样?我无意讨论性别平等问题,那是另一个广大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从相对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性,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自己身上原生的性别烙印。最可恶的是,它不是来自于外界有形的恶意,是来自我潜意识里无形的怯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不完整的,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

艺术是没有性别的,但是艺术家是有性别的。艺术是永恒的,甄于完美的,但是艺术家的成长是阶段性的,是要不断突破现实引力的。在第三封信里里尔克要青年人去抛却成见和傲慢,去探索真实的命运。从这个角度来看,和佛教中剔除“分别心”又是不谋而合的。

“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
这里就补做评价了,只想说,瞧瞧人家这格局。

第四封信 From 不莱梅(德国)
第四封信仍然是承继上文,对之前的“忍耐”和“解放”又进行了更深一层的讨论。
关于忍耐,里尔克劝青年诗人不要急着去解答心里的问题,要去爱上问题本身。

“要去爱这些‘问题的本身’
像是爱一间闭锁了的房屋,
或是一本用别种文字写成的书……
一切都要亲身生活,
现在你就在这些问题了‘生活’吧”

这里里尔克已经说得不能更明白,我就不啰嗦了。

在另一条关于“解放”的线索中,里尔克提到了性。最新奇有趣的是,他认为性本身是净洁的感官体验,但是被庸俗化了。很多充满了美感的严肃的事情都被庸俗化了。精神的创造源于身体的创造,作为人类,我们血液中流淌着以往千百万年的狂欢,又预言着日后数不尽的温情,看似偶然的相爱、相守、结合、生命的创造背后是永恒的规律。但是 庸俗的人们传递着信件却丢失了密码,把这样的体验当做是一种疏散生活疲倦的刺激。

庸俗的人群丢失了这其中的密码,但是性灵的人应当读懂它。为了读懂它,这些人会和孤独为邻,行走在精神的广大平原上。

最有意思的是,里尔克劝青年诗人对那些“落在后面的人”要采取一种温情的态度,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在他们面前你要稳定自若,不要用你的怀疑苦恼他们,也不要你的信息或欢悦惊吓他们,这是他们不能了解的……他们对于你所信任的孤独是畏惧的。”





第五封信、第六封信 From罗马(意大利)
这两封信继续探讨如何“忍耐”。我做了一个小的统计,这两封信里共出现了14次“寂寞”。看来上一封青年诗人给里尔克的信当中表示自己的工作之枯燥相当难以忍耐,哈哈,果然还是太年轻,和我一样,道理听了很多还是觉得过不好这一生。
里尔克安慰青年人:任何职业都是一样的枯燥。把注意力放在自然上吧。把自己当成一个儿童,儿童对于成年人的世界不评价,不在意,把成年人的工作当成一种“生疏的事情”。

对此我倒是有不同的观点。成人世界中一个操作一旦成为了需要不断重复的“工作”,自然是枯燥的。这一点上,不同的工作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进一步讲,一旦我们认识到了工作本身是枯燥的,我们可以选择把注意力由事转移到人身上。

接下来里尔克探讨了宗教问题,这里我没有看懂,希望有感兴趣的童鞋自行探索,如果可以在给我指点下,感激不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4-12-4 01:43 , Processed in 0.1043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